隨州日報訊(通訊員陳兆云)近年來,曾都區涢水街道涢水社區黨委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社區治理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通過搭建平臺、精準對接、公益賦能,既為轄區企業紓困解難,又為居民群眾辦實事,探索出一條“資源整合促發展、服務提質惠民生”的營商環境優化新路徑。
精準摸排建平臺,破解“供需兩端”堵點。轄區內20余家教育培訓機構曾面臨“生源難找、資源閑置”的困境,而居民常有“優質課程難尋、暑期看護發愁”的困擾。針對這一“供需錯位”問題,社區黨委主動作為:深入調研培訓機構,梳理出藝術培訓、課外輔導等6大類服務資源,建立“機構資源庫”;同時多渠道收集群眾需求,牽頭成立“公益聯盟”,社區發揮“中間人”作用,向培訓機構推送學生資源,同時協調培訓機構推出免費公開課,實現雙贏。
公益賦能促融合,激活“社區生態”活力。社區公益聯盟開辦暑期公益托管班,組織志愿者為學生提供藝術啟蒙、作業輔導、職業體驗等課程,既解決了家長“看護難”問題,也讓培訓機構在實踐中展示了教學實力;通過聯盟平臺,轄區培訓機構可共享場地、師資等資源,降低運營成本;社區則借助企業優勢,豐富社區服務內容,形成“有事共商、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的良好生態。
著眼長遠謀發展,邁向“生態共建”新階段。打造“益培優課”直播欄目,展示聯盟培訓機構的優質課程,擴大機構知名度,形成具有涢水特色的服務品牌;建立“定期會商”機制,及時解決發展中的新問題、回應居民需求中的新變化,讓聯盟作用持續發力;未來將吸納更多行業加入聯盟,從教育領域拓展到生活服務、就業創業等領域,讓社區成為集商業服務、民生保障、人才培育于一體的綜合平臺。
優化營商環境,基層社區大有可為。當社區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用精準服務打通資源壁壘,用公益紐帶聯結企業與居民,就能讓營商環境的“軟實力”轉化為社區發展的“硬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