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廣水市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向貨車司機宣傳超限超載相關法律法規,對其輕微違規行為進行批評教育。(隨州日報通訊員李茵史俊攝)
隨州日報訊(特約記者劉冬、通訊員李茵、史俊)“這是首次輕微違法,現在立即整改,我們將不予處罰!苯眨瑥V水市交通運輸局的執法人員處理了一起首次輕微違法行為。 當天,執法系統的警報提示響起,一輛鄂S的黃牌東風重型半掛牽引車數據出現異常,立即引起執法人員注意。經核查,該車違反《道路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第二十一條,但屬于首次輕微違法。執法人員立即啟動“先勸后罰”機制,通過電話聯系當事人,現場開展危害后果宣教,要求立即整改。 “保證不會再犯!”當《廣水市交通局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遞到司機手中時,司機認真地說。這場原本可能引發對立情緒的執法行為,轉化為一次生動的普法教育課。 今年2月,工作人員在車輛年度審驗時發現一輛藍色客車未按規定維護檢測,觸犯了《道路運輸條例》第三十條,但考慮到初次違法且及時整改,執法人員依據《湖北省交通運輸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依法作出不予處罰決定。這種“容錯糾錯”機制,既守住安全底線,又留出改正空間,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雙重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制度實踐已延伸至民生領域。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因調試“空車燈”操作不當引發的誤會投訴,經12345平臺轉辦后,執法人員通過調取監控、詢問乘客,最終認定非主觀拒載。這場未造成實際危害的烏龍事件,以批評教育畫上句號。 “當時手心都冒汗了,現在開車更注意規范操作!蓖鯉煾档母醒裕莱隽吮姸鄰臉I者的心聲。 今年以來,廣水市以柔性執法理念為筆,在嚴格監管與人文關懷間勾勒出交通營商環境優化新圖景。通過“首違不罰、輕微免罰”制度的精準落地,將執法溫度融入每個執法細節,讓法律威嚴與人文關懷在交通領域實現有機統一。 從網絡巡查到現場糾偏,從個案處理到制度創新,廣水市正構建“預防-教育-整改”的閉環管理體系。在嚴守安全紅線的前提下,通過說理式執法讓當事人真正理解“首違不罰”不是放任違法,而是給予改過機會;讓市場主體深刻體會,優化營商環境不是突破法律底線,而是通過制度創新激發發展活力。這種執法智慧的實踐,正在推動交通運輸行業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