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通訊員周春曉、李凱、鄧楸子)生態綠色是發展底色。近年來,廣水市檢察院將生態修復貫穿履職全程,落實“誰破壞誰修復”,認罪認罰從寬與公益訴訟協同。修復情況作為“可處罰性”及行政機關“過罰相當”關鍵依據,從而精準裁量。
織密線索網,溯源護清流。今年以來,廣水市檢察院巡林巡湖4次,依托“河湖長(林長)+檢察長”機制與“兩法銜接”平臺,創新“常駐+輪流”模式深挖線索,辦理刑事案件8件。借力“益心為公”檢察云平臺,發展25名志愿者,平臺推送線索2條,成案率100%,構建全民共護線索網。
著眼關鍵域,精準治沉疴。開展水資源保護專項行動,以徐家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為重點,通過定期監測水質,對投肥養魚問題進行公益保護;開展礦山修復專項行動,與相關部門聯系,開展礦山修復現場勘察,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今年以來,辦理7件礦山修復案,幫助修復受損林地12.4公頃。開展耕地保護專項行動,加大對耕地“非糧化”“非農化”案件辦理力度,向相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督促10344平方米耕地復墾到位。
聚力破壁壘,聯動聚勢能。對內打破部門界限,建立健全線索移送與會商機制,出臺相關方案,通過甄別、移送監督線索、部門會商等方式,優化辦案模式,凝聚保護合力。對外深化“府檢協作”,探索建立重點案件線索聯合督辦、問題整改聯合“回頭看”等機制。對依法行使職權、推進社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漏洞,制發社會治理檢察建議,助推源頭治理。
今年以來,廣水市檢察院深入貫徹省檢察機關“助力長江大保護”專項行動,辦理相關案件25件,實現懲治犯罪、修復生態、源頭治理有機統一,為長江保護貢獻檢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