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通訊員 熊濤
近日,筆者走進廣水市關廟鎮鐵城村,一幅和美鄉村畫卷徐徐展開:村容村貌整潔,道路寬闊平坦,環境優美宜居……這是關廟鎮財政所支持引導鐵城村打造和美鄉村的縮影。
昔日交通閉塞的貧困村,緣何一躍成為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近年來,鐵城村在關廟鎮財政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堅持規劃引領、高點定標、突出特色、有序推進,切實將鐵城打造成為現代版的“富春山居圖”樣板地。
“昔日茅草地,如今別墅多;村容村貌美,百姓樂呵呵……”行走在鐵城生態大道上,漆黑寬敞的柏油路面向前延伸,道路兩旁栽植的樟樹、桂花、紅葉石楠和太陽能路燈格外吸引人眼球。
近年來,鐵城村整合財政專項資金6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金1200萬元,大力推進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對11公里鄉村公路進行提檔升級,全線刷黑,綠化、亮化全面配套;整修當家塘5口,改造清水塘12口,鋪設污水管道3000米;建景觀臺、涼亭6處,建休閑廣場2處,建公廁7座,建停車位120個;栽種各種景觀樹8000多株,拆除房屋10戶20余間、廢舊豬圈30處。
漫步在鐵城村,1500畝苗木基地、300畝油茶、600畝彩葉豆梨……一個個特色農業基地“爭奇斗艷”,為村民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土地流轉有“租金”,做工可以掙“工資”,入股能夠獲“分紅”,一個個產業成為撬動農民增收的引擎。
同樣的故事在關廟鎮梅廟村上演。
梅廟村依托和美鄉村建設,大力發展“農業+旅游”,引入精品民宿、農家樂等鄉村休閑旅游新業態,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資源,充分釋放“美麗經濟”巨大能量。
和美鄉村催生“和美經濟”。近年來,梅廟村在關廟鎮財政所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多種形式運營集體資產,流轉土地2900畝,統籌整合各類資金,成立了梅廟鄉村合作公司。公司引進湖北澤林生態農業公司,計劃投入資金1.7億元,打造華中地區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花期最長的旅游觀光園;引進廣水宏美花木園林公司投入資金7000萬元,打造花園式采摘園;引進廣水中宏種養殖專業合作社投入資金1200萬元,建設基圍蝦養殖基地500畝。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近年來,梅廟村整合各類財政專項資金800余萬元,撬動社會資金3000多萬元,高標準建成1000平方米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拓寬硬化旅游環形公路9.3公里,整治塘堰36口;栽植風景樹3萬多株,安裝太陽能路燈185盞,建成文化廣場3處;新建公廁8個,農戶改廁287個。
秉承“均衡、共享”理念,關廟鎮財政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全力以赴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先后爭取整合各類財政專項資金2000多萬元,撬動社會資金1億多元,投入到全鎮鄉村振興行動之中。
在財政獎補資金的拉動下,關廟鎮擴寬硬化鄉村道路85公里,整治塘堰132口,安裝太陽能路燈1200余盞,新建公廁62座,新建文化廣場26個,栽植景觀樹木40余萬株,建設景觀點50多處。
產業美、田園美、生態美。而今,關廟鎮財政所正充分發揮財政職能,努力繪就關廟更加美麗富裕的鄉村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