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劉詩詩、通訊員鄒雪雯)近日從市供銷社獲悉,2025年全市供銷社系統爭取中央財政資金1460萬元支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項目17.47萬畝。目前,已完成項目簽約面積17.37萬畝,簽約率達99.4%,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中,隨縣、曾都區簽約率達100%。
市供銷社系統圍繞破解“誰來種地”“地怎么種”的難題,以農業社會化服務為重點,以農資流通服務為抓手,不斷創新服務方式,健全服務體系,提升服務能力,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向規;、智能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切實保障廣大農戶享受農業社會化服務帶來的效益。
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新主體,增強核心競爭能力。精準定位“田管家”“田保姆”職能,統籌發揮市、縣、鄉供銷農業服務平臺作用,著力破解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競爭力弱、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成立三級(省、市、縣)交叉持股縣域農服公司3家,通過聘請農技專家掛職指導,農機能手、農技人才到公司任職,有效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成立22家鎮級農服公司,以鄉鎮農服公司為服務主體與農戶簽訂土地托管協議,逐步構建覆蓋全市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按照“村集體+供銷社+農戶”模式,探索建立“農民入股、農民參與、農民受益”的聯農帶農機制。
搭建農機作業服務新平臺,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統籌農機資源利用,建立500余名農機手信息庫,組建植保飛防大隊等農機服務隊21支,實現農機統籌調度,合理調配專業設備為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切實提高作業效率。破解小農戶生產短板,全面梳理農業生產各環節需求,通過“菜單式”“個性化”“保姆式”服務模式,為農戶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便捷化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難題。提升農機服務質量,編制農業社會化服務手冊,按農作物類別明確農機作業質量要求與價格體系,做到服務內容、質量、價格“三公開”,保障農戶權益。
探索“村社共建”新機制,提升農業服務質效。建成村級供銷社20余家,探索“農民入股+村集體參與+供銷社服務”機制,發揮村委會統籌協調作用,整合農戶土地資源,由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統一流轉,依托供銷系統農業服務公司,組織開展智能配肥、農機作業、統防統治、水肥一體化、糧食烘干銷售等全鏈條托管服務,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