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日報訊(全媒記者鐘金輝)9月28日,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隨州“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相關情況,進一步擦亮隨州餐飲和美食品牌。
發布會上,市商務局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評選活動背景和意義,市融媒體中心有關負責同志介紹美食評選活動宣傳推廣和美食品牌打造情況,市烹飪協會負責人介紹美食評選活動開展情況及評選結果。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與市文旅局有關負責同志分別就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文商旅融合、特色美食推廣方面答記者問。
發布會上公布了評選結果:隨州食緣餐飲、隨廚家宴、廣水福嘉膳坊等10家單位獲評“十大名店”;隨廚家宴曾侯乙蒸牛肉、三鮮小暖鍋、食緣菜包菜等10道菜品入選“十大名菜”;李廷廣麻酥餅、虎福瑞麻花、安居豆皮等10種小吃成為“十大名小吃”。
此次評選活動今年7月中旬啟動,以“自主報名+推薦補充”方式吸引126個參評對象,含48家餐飲名店(候選)、56道地方名菜(候選)、22個風味小吃(候選),截至9月10日投票結束,投票小程序瀏覽量超686萬人次,參與投票數超110萬,實現了“全域覆蓋、全民參與”,“尋味隨州”成為全城熱點。
2025年隨州“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新聞發布會(摘要)
評選活動背景與意義
市商務局副局長 錢 濤
一、強化城市記憶,助推餐飲行業發展 當前,隨州正處在文旅產業提質升級與消費市場回暖復蘇的關鍵交匯點,舉辦該評選活動,是助力5A景區創建的戰略配套,通過評選梳理出能代表隨州風味的美食標桿,為5A創建補上“舌尖上的短板”,打造“詹王廚祖”隨州城市名片;通過搭建一個展示與提升的平臺,推動餐飲行業從“分散發展”向“品牌集聚”轉型,破解行業痛點;通過培育餐飲品牌,直接帶動本地農特產品消費、促進就業增收,形成“餐飲門店+食材基地+消費市場”的良性循環,為經濟發展注入內生動力。二、以美食為橋,賦能“三重價值” 挖掘文化根脈,擦亮隨州美食名片,通過評選中的食材探源、故事挖掘,系統梳理代表性美食文化內涵,以宣傳片、美食圖冊、手繪地圖等形式呈現,讓“隨州味道”成為可感知、可傳播、可記憶的城市文化符號;激發行業活力,推動餐飲高質量發展,評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對餐飲企業品質與服務的全面提升,以獲評的“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帶動更多商家在環境、服務、口碑上提檔升級,引導行業聚焦特色化、標準化發展;聯動文旅消費,注入經濟發展動能,依托全媒體矩陣開展話題互動,開展各類線下活動,通過“美食+旅游”的深度聯動,讓外地游客享受地道美食,延長停留時間,讓本地市民重拾鄉愁味道,激發本土消費熱情。 評選活動宣傳推廣和品牌營銷情況
市融媒體中心副主任、副總編輯 王董斌
一、全民推選,深度挖掘“隨州味道” 市融媒體中心堅持“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和新媒體等全媒體傳播格局進行宣傳發動,開發線上報名小程序,在隨州日報、云上隨州微信公眾號開設專屬投票通道,配合市商務局、各縣市區商務部門和市烹飪協會,定向走訪、重點挖掘“老字號”“小而美”等餐飲單位,引導全市餐飲企業踴躍報名參加;顒悠陂g,共征集到參評對象126個。到9月10日投票截止,投票小程序瀏覽量超686萬人次,參與投票數超110萬次。 二、全媒傳播,引爆城市美食熱點 一是創新傳播形式。以“隨味爭鋒 名動全城”為主題,以隨州方言和地方美食文化為抓手,策劃推出“有板眼兒的隨州味”專題報道、“候選美食展播”、街頭采訪市民談美食系列報道等內容,全網傳播量突破1000萬次,其中“有板眼兒的隨州味”專題傳播量超100萬次,引發網友留言3000余條。二是強化互動參與。聯合20余家企業推出“投票抽獎”活動,采用等價套餐、消費滿減、免單券、“炎之有禮”文創產品等多種形式,吸引廣大市民參與活動,通過抽獎共發出餐飲消費優惠券27274份,帶動餐飲消費,提升隨州煙火氣。制作“隨州四大菜子”美食擬人化動畫短視頻,吸引超50萬人次關注;發起“你心中最有板眼的隨州味在哪里”話題,閱讀量超40萬次。 三、全域營銷,擦亮隨州美食名片 圍繞評選出的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拍攝系列探店視頻,持續為隨州美食引流賦能;拍攝制作“隨州美食”宣傳片,編印“隨州美食地圖”,線上線下多渠道免費發放,方便市民、游客查詢。長效聯動拓場景,聯動“戀上隨州”小程序,結合金秋隨州“一季三會七賽”各項活動,策劃美食宣傳展示和游客品嘗體驗等活動,持續提升“隨州味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評選活動開展情況及評選結果
市烹飪協會會長 冷小兵
活動累計征集到參評對象126個,其中餐飲名店候選單位48家、地方名菜候選56道、風味小吃候選22個。參評對象中,曾都區49個、廣水39個、隨縣31個、隨州高新區7個,覆蓋面廣、代表性強;顒訄允亍肮_、保證質量”原則,科學制定評審規則,采取進店現場、組織現場集中展示,公開專家評審全過程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最終,以網絡投票(權重40%)與專家評審(權重60%)綜合打分,并經評委團反復合議,評選出了真正代表隨州水平的“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 評選結果: 一、十大名店:隨州食緣餐飲、隨廚家宴、廣水福嘉膳坊、廣水中懋國際大酒店、隨州神農戴斯廣場溫德姆酒店、隨州宴、梁記粥鋪、曾都賓館、廣水宴酒店、廣水玉明大酒店。 二、十大名菜:隨廚家宴曾侯乙蒸牛肉、三鮮小暖鍋、食緣菜包菜、安居羊雜、應山滑肉、徐家河大白刁、大洪山自在牛肉、廣水詹王宴箭桿白菜豆腐煲、洪山面椒子、香菇土雞湯。 三、十大名小吃:李廷廣麻酥餅、虎福瑞麻花、安居豆皮、圣宮飯店鮮肉包、馬坪老汪拐子飯、胡記涼糕、均川油墩、厲山腐乳、二月風葛粉、玉明酒家特色水塔片。 答記者問
1.在保障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隨州做了哪些工作和安排?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汪麟:一、前端筑牢“防火墻”,強化源頭與過程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安全員,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機制。組織開展,推動風險防控清單化管理。深化“互聯網+明廚亮灶”,引入AI識別違規行為。今年通過AI識別并整改問題950起,提升智慧監管水平。 二、中端架設“高壓線”,保持監管執法高壓態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對全市2.26萬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實施風險分級管理,今年開展檢查2.99萬次,整改問題8147個。創新“你點我檢”機制,收集群眾抽檢建議3674條,完成抽檢6203批次,問題食品核查處置率達100%。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你點我檢”進市場、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創新開展校園食品安全“雙周檢”,推動社會共治。聚焦校園、網絡餐飲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查辦案件631件,案值724.72萬元,罰沒124.58萬元。 三、后端打通“連心橋”,提升維權服務效能。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指導254家企業承諾無理由退貨,設26個維權服務站,計劃年內培育500家放心消費單元、3個放心消費聚集區,系統提升消費環境質量。完善12315工作機制,建立督導預警、首辦責任、辦理審核等機制,投訴、舉報按時辦結(核查)率均100%。 2.在做好文商旅融合和特色美食推廣方面,隨州做了哪些工作和安排,用來加大引客入隨的力度? 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級調研員陳傳義:一是“場景融合”,讓美食嵌入文旅活動全程。不再讓美食“單打獨斗”,而是將其作為核心體驗要素,系統性地植入“金秋隨州一季三會七賽”中,組織本次評選出的十大名店、名小吃在賽會現場制作展銷,讓游客在逛展會、看比賽,“零距離”品嘗最地道的隨州風味,實現“逛吃一體”。 二是著力“線路整合”,打造“舌尖之旅”新主題。推動“十大”評選成果轉化為可消費的旅游產品,即將推出“尋味隨州·十大名店名菜打卡之旅”一日游、二日游線路,串聯獲獎單位納入常規文旅線路,向全國旅行社進行推廣;在“戀上隨州”小程序、隨州文旅之聲新媒體矩陣,開設“隨州美食地圖”專題,以短視頻、攻略等形式引導游客“按圖索驥”打卡品嘗,讓“下一站,去隨州吃飯”成為一種新的旅游風尚。 三是推動“IP聚合”,讓美食故事賦能城市形象。挖掘隨州美食文化內涵,將其與炎帝文化、編鐘文化等超級IP有機結合,將融合后的美食故事納入導游培訓體系與賽事考核中,讓講解員向游客講述“一道菜與一座城”的淵源,使游客品嘗美味時,也感受歷史記憶與人文情懷,最終“因味道記住隨州,因文化愛上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