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選活動背景與意義
當前,隨州正處在文旅產業提質升級與消費市場回暖復蘇的關鍵交匯點,舉辦該評選活動,是助力5A景區創建的戰略配套,通過評選梳理出能代表隨州風味的美食標桿,為 5A 創建補上“舌尖上的短板”,打造“詹王廚祖”隨州城市名片;通過搭建一個展示與提升的平臺,推動餐飲行業從“分散發展”向“品牌集聚”轉型,破解行業痛點;通過培育餐飲品牌,直接帶動本地農特產品消費、促進就業增收,形成“餐飲門店+食材基地+消費市場”的良性循環,為經濟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以美食為橋,賦能三重價值
挖掘文化根脈,擦亮隨州美食名片,通過評選中的食材探源、故事挖掘,系統梳理代表性美食文化內涵,以宣傳片、美食圖冊、手繪地圖等形式呈現,讓 “隨州味道” 成為可感知、可傳播、可記憶的城市文化符號;激發行業活力,推動餐飲高質量發展,評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對餐飲企業品質與服務的全面提升,以獲評的“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帶動更多商家在環境、服務、口碑上提檔升級,引導行業聚焦特色化、標準化發展;聯動文旅消費,注入經濟發展動能,依托全媒體矩陣開展話題互動,開展各類線下活動,通過“美食+旅游”的深度聯動,讓外地游客享受地道美食,延長停留時間,讓本地市民重拾鄉愁味道,激發本土消費熱情。
評選活動宣傳推廣和品牌營銷情況
全民推選,深度挖掘“隨州味道”
中心堅持“線上+線下”聯動,構建報紙、廣播電視、網站和新媒體等全媒體傳播格局進行宣傳發動,開發線上報名小程序,在隨州日報、云上隨州微信公眾號開設專屬投票通道,配合市商務局、各縣市區商務部門和市烹飪協會,定向走訪、重點挖掘“老字號”“小而美”等餐飲單位,引導全市餐飲企業踴躍報名參加。活動期間,共吸引參評對象126個,涵蓋餐飲名店候選單位48家、地方名菜候選56道、風味小吃候選22個。到9月10日投票截止,投票小程序瀏覽量超686萬人次,參與投票數超110萬次。
全媒傳播,引爆城市美食熱點
一是創新傳播形式。以“隨味爭鋒 名動全城”為主題,以隨州方言和地方美食文化為抓手,策劃推出“有板眼兒的隨州味”專題報道、“候選美食展播”、街頭采訪市民談美食系列報道等內容,全網傳播量突破1000萬次,其中“有板眼兒的隨州味”專題傳播量超100萬次,引發網友留言3000余條。二是強化互動參與。聯合20余家企業推出“投票抽獎”活動,采用等價套餐、消費滿減、免單券、“炎之有禮”文創產品等多種形式,吸引廣大市民參與活動,通過抽獎共發出餐飲消費優惠券27274份,帶動餐飲消費,提升隨州煙火氣。制作“隨州四大菜子”美食擬人化動畫短視頻,吸引超50萬人次關注;發起“你心中最有板眼的隨州味在哪里”話題,閱讀量超40萬次。
全域營銷,擦亮隨州美食名片
圍繞評選出的十大名店、名菜、名小吃,拍攝系列探店視頻,持續為隨州美食引流賦能;拍攝制作“隨州美食”宣傳片,編印“隨州美食地圖”,線上線下多渠道免費發放,方便市民、游客查詢。長效聯動拓場景,聯動“戀上隨州”小程序,結合金秋隨州“一季三會七賽”各項活動,策劃美食宣傳展示和游客品嘗體驗等活動,持續提升“隨州味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評選活動開展情況及評選結果
堅持“精心策劃、全城動員”?;顒訂雍?,通過隨州日報、隨州發布、隨州新聞網、云上隨州等市融媒體中心全平臺發布活動公告,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報名征集工作。征集過程中,創新采用“自主報名與推薦補充”相結合的方式,重點篩選那些具有地方特色、歷史傳承和良好市場口碑的“老字號”餐飲單位、“小而美” 特色門店以及各類風味美食小吃參與評選。最終,活動累計征集到參評對象126項,其中餐飲名店候選單位48家、地方名菜候選56道、風味小吃候選22個,且參評對象覆蓋曾都區49個、廣水39個、隨縣31個、高新區7個,覆蓋面廣、代表性強。在活動推進過程中,30多家餐飲企業主動推出優惠折扣、免費“霸王餐”和大額優惠減免等,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參與投票、分享美食體驗。
聚焦“突出特色、傳承文化”,深入挖掘和呈現菜品、小吃背后的文化故事、傳統工藝以及特色食材,始終強調評選的“接地氣”代表性,既包含了底蘊深厚的老字號,也吸納了勇于創新的新派餐飲,較好地兼顧了美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堅守“公正公開、保證質量”,科學制定評審規則,采取進店現場、組織現場集中展示,公開專家評審全過程等多種方式相結合。最終,以網絡投票(權重40%)與專家評審(權重60%)綜合打分,并經評委團反復合議,評選出了真正代表隨州水平的“十大名店”“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
大家關心的問題還有哪些
看看現場解答
??
01
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汪麟
答:前端筑牢“防火墻”,強化源頭與過程監管。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督促企業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安全員,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機制。組織開展,推動風險防控清單化管理。深化“互聯網+明廚亮灶”,引入AI識別違規行為。今年通過AI識別并整改問題950起,提升智慧監管水平。
中端架設“高壓線”,保持監管執法高壓態勢。實施分級分類監管,對全市2.26萬戶食品生產經營主體實施風險分級管理,今年開展檢查2.99萬次,整改問題8147個。創新“你點我檢”機制,收集群眾抽檢建議3674條,完成抽檢6203批次,問題食品核查處置率達100%。省市縣三級聯動開展“你點我檢”進市場、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創新開展校園食品安全“雙周檢”,推動社會共治。聚焦校園、網絡餐飲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查辦案件 631 件,案值724.72萬元,罰沒124.58萬元,形成震懾,共查辦食品安全案件631件,案值724.72萬元,罰沒金額124.58萬元。
后端打通“連心橋”,提升維權服務效能。推進放心消費創建,指導 254 家企業承諾無理由退貨,設26個維權服務站,計劃年內培育500家放心消費單元、3個放心消費聚集區,系統提升消費環境質量。完善12315工作機制,建立督導預警、首辦責任、辦理審核等機制,跟蹤重大投訴,投訴、舉報按時辦結(核查)率均100%。
02
市文化和旅游局三級調研員 陳傳義
著力“線路整合”,打造“舌尖之旅”新主題,推動“十大”評選成果轉化為可消費的旅游產品,即將推出“尋味隨州·十大名店名菜打卡之旅”一日游、二日游線路,串聯獲獎單位串珠納入常規文旅地接線路,向全國旅行社進行推廣;在“戀上隨州”小程序、隨州文旅之聲新媒體矩陣,開設“隨州美食地圖”專題,以短視頻、攻略等形式引導游客“按圖索驥”打卡品嘗,讓“下一站,去隨州吃飯”成為一種新的旅游風尚。
推動“IP聚合”,讓美食故事賦能城市形象,挖掘隨州美食文化內涵,將其與炎帝文化、編鐘文化等超級IP有機結合,將融合后的美食故事納入導游培訓體系與賽事考核中,讓講解員向游客講述“一道菜與一座城”的淵源,使游客品嘗美味時,也感受歷史記憶與人文情懷,最終“因味道記住隨州,因文化愛上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