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載春秋,三尺講臺。自踏上教育之路,廣水市應山街道第五完全小學教師夏娟便將人生的坐標定位于為教育獻身。她用責任與熱愛,寫滿了歲月的每一頁。
甘受三尺苦,勇?lián)рx責
2001年,夏娟調入應山街道學校,主動請纓從低年級帶起。面對僅有7名學生的學前班,她一人包班,從拼音數(shù)學到系鞋帶、整書包,從課堂教學到課間游戲,終日與孩子們相伴,無怨無悔。
2014年,她任教畢業(yè)班時,正值孩子中考關鍵期,父親癌癥晚期,公公腦梗偏癱,愛人異地工作。學校欲減輕其負擔,她卻堅決拒絕:“孩子們正處在關鍵時期,這個時候我不能退!彼泽@人的毅力,同時扛起了家庭和班級的重擔。
俯身親學子,潛心研學情
“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這是夏娟的教育信條。她曾接手一個62人的班級,其中42名男生,留守兒童居多,紀律渙散。通過細心觀察,她發(fā)現(xiàn)“淘氣包”馬小峰因缺少關愛而行為出格。于是,她巧妙委以紀律管理之責,及時給予表揚,激發(fā)其責任感,班級風貌逐漸改善。
她的口袋里總裝著“備忘錄”,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個學生的特點:誰情緒低落需關懷,誰學習遇瓶頸需幫助,誰家庭特殊需留意。這份細致入微的關愛,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支撐。
疫情顯擔當,使命刻在心
疫情期間,夏娟帶領學生經歷了居家網課和集中隔離的雙重考驗。當學生李俊奇在網課期間沉迷手機、與家長發(fā)生沖突時,她及時家訪,耐心疏導,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
在集中隔離點,面對32名無家長陪同、分散在三棟方艙的學生,她不顧感染風險,每日三次穿梭于各艙室之間,既關心學生的生活起居,又督促學習,還帶領學生打掃布置房間,忙至深夜。隔離結束,家長們紛紛致謝,既感激老師的照顧,更驚喜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率先立標桿,躬行做表率
夏娟深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要求學生早到,她總是提前20分鐘到校,打掃教室,營造溫馨學習環(huán)境;午餐時與學生共進,培養(yǎng)不挑食不浪費的習慣;放學后,必等所有學生離開才回家。她用點滴言行踐行著“正人先正己”的教育理念。
二十九年如一日,夏娟老師用愛與責任詮釋著班主任工作的真諦,在平凡的崗位上,用愛書寫著不平凡的教育人生。